河北省多措并举 切实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发布时间:2013-12-09    点击量:927

       高等教育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资源。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牢固树立“教师是第一资源”的思想,通过狠抓培养、引进和用好这三个关键环节,全面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了高校人才的合理梯队,为高等院校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提升科研水平、增强知识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持和保障。

 

  一、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一是教师总量相对稳定,队伍结构更趋合理。截至到2012年底,我省共有地方普通高等学校109所,专任教师62872名,比2008年增加了9687名,增长了15.4%。教师学位层次明显提升,全省高校专任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位有37615人。教师职称结构明显改善。全省高校专任教师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26042人,比2008年增加了5399人,增长了20.7%。二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了新的跨越。指导高校制订了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急需学科和部分重要岗位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加大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特别是加大学科带头人和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截至目前, 我省地方高校共引进和培养包括硕士和博士在内的高层次人才9208名,与“十一五”同期相比有较大增长。三是师德建设明显加强。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积极探索了加强师德和学术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创新了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指导高校建立和完善了师德和学术道德考核、评价、监督体系,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工作考核和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有效遏制了浮夸、剽窃和学术造假行为。完善了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

 

  二、高校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做法。一是学校领导重视是关键。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高层次人员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教师队伍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中取得成效的高校,都与领导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如燕山大学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学校人才工作发展规划,形成了学校党政一把手亲自抓,部门联动共同做好人才工作的良好局面。燕山大学引进的美国斯坦福大学蒋里博士,于2013年成功入选“国家青年计划”,实现了河北省高校的零突破;学校积极与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联系人才,近三年共有4人入选。二是政策支持是基础。近年来,我省出台了一系列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极大地改善了引进高层人才的政策环境,有利于高校引进海内外博士、专家等。省委、省政府为吸引和聚集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我省创业发展,对引进人选省财政给予每人100万元的经费资助。截至目前,省属高校已有将近20人获此殊荣,有力地促进了专家个人学术水平及学校学科专业的发展。三是资金投入是保障。不少高校特别是省属骨干大学舍得为教师队伍建设投入,为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舒适工作和生活环境,建立实验室,解决住房和配偶工作等等。比如,石家庄铁道大学为逐步引进国际一流学术大师以及战略科学家,每年拨专款用于团队人才队伍建设,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设立创新团队建设基金,支持创新团队发展。同时,还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投入5000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以实现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突破,并对学校重点学科领域极具发展潜力的优秀拔尖人才进行专项配套、重点支持。

 

  三、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一是加大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建立健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投入保障机制,省级设立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专项经费,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和重点人才项目。各高校将根据学校事业发展实际和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多渠道筹措人才建设经费,保证人才经费逐年增长。加大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公派留学配套资金等发展基金的实施力度,加速高层次人才培养;设立重点实验室建设专项资金,加快重点实验室建设;改善高校的科研条件,对高校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提供配套资金;对获得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的高校教师予以重奖;对全国知名的杰出专家学者到我省高校工作给予重点资助;增加学校拨款,使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加。二是进一步扩大高校用人自主权。高校可根据学校教学、科研需要,在编制总额内自主聘用、调配教师,自主实施岗位设置、自主聘任;高校引进博士人才不受单位编制、增人指标等限制,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三是促进区域间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条件有限,地理环境较差,很难引进高层次人才。省、市有关部门将制定优惠政策,在资金、科研等方面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普通高校发展给予重点支持,逐渐缩小与其他地区高校的差异。四是不断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和完善高等学校全员聘用制度,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优化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学缘结构。推进高等学校管理人员职员制,进一步降低管理人才与专任教师的比例。健全教师和其他人员退出机制。深化学校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教师奖励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探索按岗位、按任务、按业绩确定报酬的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向优秀拔尖人才和教学一线教师倾斜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五是采取有效措施,实施高层次人才计划。继续实施好“燕赵学者”计划,力争使我省院士数量取得更大突破;深入实施高等学校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和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构建结构合理的全省高校科学研究人才队伍,不断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实施高等学校特聘教授和首席教授岗位聘用计划,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带动我省高校学术地位和竞争实力提升;实施高校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分批分期选送高校骨干教师赴国内外重点大学进修或访学;实施高校教学和管理干部培训计划,年选送高校教学和管理干部到国内重点大学挂职锻炼或参加国内外短期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支持高校利用区位优势,引进兼职院士,聘请客座教授,吸引京津地区高层次人才到我省高校工作。